职称申报的痛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发表时间:2020-09-04 09:15 难点1. 材料审核 评审材料在整个职称申报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出你的从业经验以及工作能力,证明你符合申报职称的资格。评审表的内容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职称评审一共有八份表格,表格需要填写的内容很多,而格式错误、时间错误,甚至标点符合不对都可能成为你再来一年的理由,所以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备注的要求来,一点都不能疏忽。当然,也是因为这个表格的问题,很多人选择了一对一的代办指导服务,一下子由不专业不熟悉变得专业高效,甚至一次性通过。 不难看出,职称评审的要求在逐渐提高,所以提醒各位学员要尽早申报,毕竟准备材料也是需要花一段时间的,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2. 业绩不足 关于业绩这一块,什么样的业绩才算自己的业绩?业绩资料如何整理?以及业绩质量、资料提供是否齐全等这都是阻碍评审通过道路上的绊脚石。
3. 逐级评审 众所周知,职称分为三个层级五个等级。 初级职称(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中级职称(工程师) 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现在要按照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这样的顺序来逐级评审,不能再跨级了。也就是说,即便你有本科学历,工作了很长时间,如果你没有达到破格申报的条件,你也是要把初级职称作为起点。 因此,既然你已经是要在这工程领域长期发展,何不早点着手准备呢?因为你即便拿到助理级职称,也要等些年才能去评中级,只要作出重要的决定,这些时间都不会浪费,都是在为升职加薪做储备。
4. 学历门槛 已往是中专学历就能够参与职称申报,现在想申报中级职称的人员至少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且近4年的年度考核或绩效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 所以说,既然有了要评职称的想法,就要趁早申报,避免又出现政策调整而打乱计划。
5. 严格申报渠道 凡被单位聘用且已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的专技人才,不论其人事档案的管理形式,均须通过所在工作单位申报参评职称,凡通过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之外渠道申报参评的,一律按弄虚作假处理。凡被单位聘用但未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的专技人才,由其人事代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所在工作单位推荐申报,申报参评时须提供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未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的证明。
6. 审核要求严格 用人单位或负责推荐申报的单位(组织)应对申报参评材料进行审核,要明确责任主体,层层分工、具体到人,认真填写《真实性审核责任卡》并签署意见。同时按照“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
7. 评审通过率及职数严格控制 2020年度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原则上控制在正高40%以内(申报材料复核合格参评基数×40%,小数点后去尾数),副高55%以内(申报材料复核合格参评基数×55%,小数点后去尾数)。高评会在投票表决时, 还须将事业单位的参评人员与核准的评审职数(对应申报专业备案表)进行核对,不得跨专业、超职数评审。 8. 部分系列(专业)实行“凡晋必下”要求 中小学教师、卫生、农业系列、林业工程专业晋升职称有对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需扎根基层,流动到边远地区工作。
9. 经济系列副高级职称推行“考评结合” 按照《关于深化经济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53 号)要求,经济系列副高级职称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方式,相关理论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2020年为过渡年,暂不作理论考试要求。自2021年度起,申报参评经济系列副高级职称的人员,须参加全国统一的理论考试合格后,才能提交申报参评材料。 (2) 解决方法1. 多做准备 有人申报职称能提供较多业绩然后选择3-5个优质的拿去申报,有的则提供不出来,这些当然会大大影响你职称评审的通过率。 2. 提前熟悉政策文件 对于个人申报的工程师来说,每年的政策文件才是最头疼的地方,看不懂、不明白,如果解读错误很可能就会被驳回修改,所以读懂文件也是非常必要的!
3. 寻找靠谱的职称申报服务机构 如果以上几点都不能有效的帮助你的话,建议你选择一个靠谱的职称申报服务机构。他们会根据人才的基本情况,协助人才按照人社局的工程师评审要求,进行职称评审组卷和上报,为人才提供专业的评审指导,帮助人才顺利通过评审。 |